為期2天的2021臺湖舞美國際論壇,在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圓滿結束。本屆論壇,由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國家大劇院、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共同主辦,聚集業內典范,以“數字化與舞臺藝術”為主題,展開暢想。【鋒尚文化】董事長、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副會長沙曉嵐受邀參加,與諸位嘉賓共話舞美數字化未來。
沙曉嵐老師結合自身的實踐經歷,以【鋒尚文化】生動詳實的具體項目為案例,講述了【鋒尚文化】在數字化領域的探索與實踐,為在場聽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講座。以下內容截取自沙曉嵐演講部分,在這里和大家分享。
沙曉嵐:今天國家大劇院舞美基地確實把我震住了,感覺在一個大好形勢下,我們整個舞美界在迅速發展迭代。數字化舞臺,我個人覺得它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最近大家也從網絡上看到很多的元宇宙的概念,元宇宙是虛擬式的沉浸世界,是通過AR、VR等3D技術和互聯網組成的,就是數字化的未來。這跟我們舞美人要干的事很接近,并且已經深入到我們每一個舞美人的生活當中。大家知道,沉浸式、數字化、AR、VR一系列技術迅速革新,包括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已經進軍此類行業,這些都是未來數字化舞臺擴大發展的啟示,我們舞美人應當面對這個現實,我們更要去研究它,可以說元宇宙就是未來發展趨勢。
圖源網絡
拿我們周圍所經歷事情來看,我覺得它已經進入到我們演出當中,不論是通俗的演唱會,還是戲劇、歌劇,或其他藝術劇種,共情是很重要的,我們需要的就是要引起共鳴讓觀眾共情,在同一平臺實現同頻共振,以上這些手段就是我們與觀眾實現共情的巧妙媒介。
大家知道鳥巢里面要想演戲劇是非常難的,巨大的演出空間,讓我們很難進行點對點的情感傳遞。數字化技術手段,就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在建黨一百周年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時有幾段戲劇描寫建黨初期時候的動人場面,演員們在廣場表演,通過即時攝影技術,大屏幕把演員的表演細節放大了,情緒也放大了。
同時它集合了5G傳輸、電影化的拍攝手段,在大屏上呈現出電影畫面的質感,實時地走到人物周圍,帶來跟平日在電視機前收看此類演藝活動時完全不同的體驗。在我們演出里,既有舞臺宏大的場面,又有細節戲劇的小點。這也是一個數字化應用到我們戲劇領域里的實例,效果也顯而易見。
數字化舞臺美術,確實是我們的未來。比如我們可以在外灘打造一臺視覺公共藝術,我們可以通過AR技術,將上海中心變成一個參天大樹,也可以重回我們神往的時代與周璇、張愛玲等傳奇人物邂逅擦肩……我相信從視覺概念來講,數字化是我們所有舞美人需要思考的。
圖源網絡
我們用科技與創意,讓夢境成真。我個人認為數字化舞美設計一定是我們將來舞臺藝術的一個發展方向。我們在明年將推出我們自主IP的音樂劇,我們將在表演里面運用虛擬技術,讓觀眾沉浸進去,有穿越感。相信它所產生的藝術感,產生的沉浸感,一定會讓觀眾共情。相信數字化舞臺一定是我們的未來。
舞美數字化,一定要把眼界放大,不能局限于設備與手段的層面,就像是經典和流行這個矛盾。我所說的眼界,就是一個想像的空間,像音樂可視化,也就是數字化,不應該局限于手段和形式;比如超高層建筑上面通常會裝一個阻尼器,會隨著地球運轉及風速等自然影響晃動,數字專家編寫一套程序,跟它結合之后,就形成新的藝術作品,它是可遇不可求的,是大自然結合科技形成的藝術品。包括現在的元宇宙、AR、VR等,這些新的藝術創造手段,我們不要把它割裂,更不要排斥它,就像經典和流行并不矛盾,技術和藝術的發展也不沖突,這是一個迭代。
圖源網絡